![]() | 位于樟樹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鄉(xiāng)吳城村,處蕭江上游的丘陵坡地,以村為名。當地村民自古以來亦稱吳城為“銅城”,這與歷史上出土過青銅器、冶煉過青銅器有關。距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。1973年秋,樟樹市博物館配合興修吳城水庫進行考古調查時發(fā)現了吳城遺址。自發(fā)現以來,吳城遺址先后經北京大學、中山大學、廈門大學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樟樹市博物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十次大規(guī)模的考古科學發(fā)掘。通告考古調查、勘探和發(fā)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宋代鳴水橋位于樟樹市閣皂山風景名勝區(qū)凌云峰山口。建于北宋政和元年,即1111年,系石質拱橋。橋橋長7.3米,寬6.8米,為石砌單孔,呈半月形,拱高2.5米。橋身橫砌長條方石,拱上再覆蓋兩條條石。橋面用等邊方石成對角菱形鋪砌。橋上兩側設石欄,由望柱、欄額、華板、地栿相構。望柱上雕刻蓮花瓣、橋甕內,東岸石壁上17道拱圈,每圈的第一塊拱石,順溪流雕刻楷書銘文:大宋政和元年辛卯歲閣皂山道眾化緣信,人財物建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位于樟樹市區(qū)西南約24公里劉公廟鎮(zhèn)廟下村東側,雌溪上游。據清同治九年《清江縣志》記載:“樊城樊將軍舊宅”,因以得名。1975年,在距該遺址幾公里的橫塘村出土了著名的商代龍足虎耳青銅鼎后,樟樹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在擴大調查范圍時發(fā)現了樊城堆遺址。后來,通過樟樹市博物館、江西省文物工作隊、廣東省中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(yè)師生先后三次發(fā)掘,出土文物豐富,遺址的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,延續(xù)到商周時期。它的文化面貌,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筑衛(wèi)城遺址位于樟樹市東南9公里的大橋鄉(xiāng)洪光塘村東土崗上,是4500年前江南先民的繁衍生息之地,江西省最早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之一。清同治九年《清江縣志》載:該地“鄉(xiāng)民筑城以自!,因以得名。他比新疆的樓蘭古城、古羅馬的廢培古城更為久遠,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時期大型土城之一,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。筑衛(wèi)城整個城址呈方形布局,規(guī)模龐大,保存完好,東西寬410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吳平古墓群位于中洲鄉(xiāng)門樓里(即吳平古城)1000米處的九子科山,東距蒙河500米,F有古墓約102座,殘存封土堆高1-7米,直徑5-20米。分戰(zhàn)國、西漢、東漢3個時代,墓地東北面為戰(zhàn)國、西漢墓葬,系長方形豎穴土坑墓;墓地南側為東漢墓葬。墓地占地4.5平方公里,是一處從東漢中平二年建漢縣,至三國改為吳平縣,直到隋開皇十一年撤吳平縣為止,405年間原縣城官吏和城區(qū)貴族的公共墓地。1976年進行了部分發(fā)……[詳細] |